唐代黄巢《不第后赋菊》中有“冲天香阵透长安,满城尽带黄金甲”的说法;王昌龄《从军行》有“三面黄金甲,单于破胆还”“黄沙百战穿金甲,不破楼兰终不还”的慨叹;宋代王珪有“一擐黄金甲,征西战马骄”的向往……
富有情怀的诗人们总是将黄金甲与将领联系起来,以此承托出他们轻身许国的英雄气概。历史上是否真的存在黄金甲呢?
甘肃礼县大堡子山曾是早期秦国王室王族的墓地,也是名副其实的山城。上世纪八九十年代,大堡子山大量文物被盗掘,后又辗转回国。在这些文物中,就包括32片轻薄如纸的黄金甲片。这些甲片至薄至轻,造型多样,表面均有錾刻花纹,精美绝伦。据专家考证,这极可能是秦国国君穿着的黄金箔片,蒙在铁甲或铜甲表面。既是蒙在铁甲上面,可以推断黄金甲片的作用多半是装饰。
闻名中外的马王堆“金缕玉衣”,是贵族死后穿用的殓服。玉衣以玉片为衣,金只为线用。金是帝王及部分近臣专属,其他贵族只用银线、铜线编造。“金缕玉衣”用金丝为线,贯穿玉片,可看作黄金甲的一个变种。
康熙锁子锦金叶盔甲是康熙的御用铠甲。铠甲为上衣下裳式,排满金叶,镶缀价值连城宝石,堪称“世界第一黄金甲”。与之类似的是乾隆皇帝大阅甲胄,甲分上衣、下裳、护肩、护腋、袖、裆等,甲面有规则的金帽钉,两袖用金丝条编织,袖口月白缎绣金龙。裳分左右,腰以布相连,裳面以金叶片、金帽钉、彩绣龙戏珠纹相间排列。这种黄金盔甲实际上就是由金线和黄缎制成的,多为大阅礼仪所用。
综合来看,“黄金甲”一般是君主或贵族所有,且多为黄金装饰而成,实战意义并不大。至于神乎其神的“金丝软甲”多半是人们心中的一种美好想象,刀枪不入功能更是无稽之谈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